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1、求高人总结一下金庸先生的小说风格特点

金庸的武侠小说之所以能称得上中国现代新武侠小说的代表,就在于它们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简而言之,金庸的武侠小说在题材的选择、人物的塑造和展现社会时代风貌方面有鲜明特色,它们在创作技法上独树一帜,具有范式意义。金庸阅历丰富,知识渊博,文思敏捷,眼光独到。他继承古典武侠小说之精华,开创了形式独特、情节曲折、描写细腻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侠义的新派武侠小说先河。

金庸的人物刻画,轻表面、重实在,没有正面的长篇大论的描写,却依然塑造出一个个精彩绝伦的形象,香香公主、黄蓉、小龙女、张无忌、令狐冲举不胜举,甚至梅超风蓬头垢面的长发也会被人用来做形容词。如描写小龙女的“杨过抬起头来,只见一只白玉般的纤手掀开帷幕,走进一个少女来。那少女披着一袭轻纱般的白衣,犹似身在烟中雾里,看来约莫十六七岁年纪,除了一头黑发之外,全身雪白,面容秀美绝俗,只是肌肤间少了一层血色,显得苍白异常。”看了这一段,估计大家心里便有了一个模糊的神仙般的小龙女。

金庸小说的结构艺术,大有大的宏伟,小有小的玲珑,大小均宜。传统的章回体小说有一个固定的秩序,按着时间、按着帝国的秩序,讲究一个社会逻辑。而五四以后,西方文学架构的手法深入了中国文学的创作,倒叙、插叙、省略或者将之融合交叉的手法都出现在小说里,并在金庸小说中达到一个高峰。比如《射雕》三部曲的宏大、《越女剑》的小巧。《天龙八部》中有三个男主人公,一开始是段誉的故事,不知不觉转入了乔峰的故事,然后又变成虚竹的故事,篇幅都很长,最后三兄弟结拜,三个故事交融到一起。一般的武侠小说总会贯穿着的一条感情线,而金庸小说往往其他的结构特色,乔峰的身世问题,一个丐帮版主忽然成了契丹人,在乔峰探究自己身世的一系列事件中,他找到谁,谁就被提前杀了,留下的线索还是直指他的?这便是侦探小说的构造。

金庸小说的语言艺术,通俗,浅显,流畅,灵活生动。金庸小说的语言是非常值得推崇的,他在各种语言中努力找着一个平衡点,用一句话概括便是“浑然不可句摘”。严家炎先生曾指出“金庸小说的语言是传统小说和新文学的结合,兼容两方面的长处,通俗而简练,传神而又优美。”金庸语言不仅借助白描和心理刻画,还常随心所欲地运用各种修饰手法。《雪山飞狐》中描写胡一刀夫妇的那句话:“这一男一女啊,打个比方,那就是貂禅嫁给了张飞”在这里,人物形象借助语言的勾勒而显得如鱼得水,它唤起的想像与联想让读者再也抹不去对这一对夫妻的记忆。

金庸的小说风格,比较阳刚,除了“鹿鼎记”中的韦小宝属于非常另类之外,其他角色,无论正邪,都有一股子很刚强的气质。女性角色虽然写得色彩斑斓,个性丰富,但一般处于陪村的地位。笔锋上,金庸有明写,有暗藏。绝对不把人物心理写透,让读者自己去猜测去想,是比较典型的东方小说的笔法。金庸的小说结构宏伟,大气磅礴,挥洒自如。人物、武功、情节交错有致,人物情节之中,融合了很多中国古代儒、道、释的思想,武打场面精彩纷呈、瑰丽无比,因此逐步被看成新派武打的掌门人。不少小说也被一次次拍成了电视系列剧。当年梁羽生比较自己和金庸,说金庸是“洋才子”,其实从金庸小说来看,他的中国风还是占了主导地位,思想上,金庸小说人物中,不少最后以出家了结冤孽,这是非常典型中国士子的心态。金庸的一些西风写法不占主要地位。其实他的一些西派文字风格,只是为了更加迎合当代读者的口味。

2、《倚天屠龙记》小说最后一段,周芷若说的那句话有何深意?

赵敏见张无忌写完给杨逍的书信,手中毛笔尚未放下,神色间颇是不乐,便道:“无忌哥哥,你曾答允我做三件事,第一件是替我借屠龙刀,第二件是当日在濠州不得与周姊姊成礼,这两件你已经做了。还有第三件事呢,你可不能言而无信。”张无忌吃了一惊,道:“你……你……你又有甚么古灵精怪的事要我做……”赵敏嫣然一笑,说道:“我的眉毛太淡,你给我画一画。这可不违反武林侠义之道罢?”张无忌提起笔来,笑道:“从今而后,我天天给你画眉。”

忽听得窗外有人格格轻笑,说道:“无忌哥哥,你可也曾答允了我做一件事啊。”正是周芷若的声音。张无忌凝神写信,竟不知她何时来到窗外。窗子缓缓推开,周芷若一张俏脸似笑非笑的现在烛光之下。张无忌惊道:“你……你又要叫我作甚么了?”周芷若微笑道:“这时候我还想不到。哪一日你要和赵家妹子拜堂成亲,只怕我便想到了。”张无忌回头向赵敏瞧了一眼,又回头向周芷若瞧了一眼,霎时之间百感交集,也不知是喜是忧,手一颤,一枝笔掉在桌上。是这一段吧?依我看,赵敏坏了周芷若的好事,周芷若只怕也要坏了赵敏的好事才算扯平,直到赵敏答应三个人共同生活才算罢休的。

3、谁能帮我把金庸的小说都评论一遍?

《鹿鼎记》蕴含着对中国社会体制和国民性的深刻批判,韦小宝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作品里除了阿Q外最深刻的形象,它或许没有《阿Q正传》的深度,但广度犹有过之。

“精神胜利法”作为中国国民性的代名词,它的基本症状在小说主人公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自轻自贱、自大自夸、化丑为美、麻木健忘、欺软怕硬、忌讳缺点,把失败幻想成胜利,在精神胜利中逃避现实,逃避失败的痛苦。

作者通过韦小宝表达了两层深刻寓意:

一方面,韦小宝像是摇摇欲坠的封建社会的导游,让我们洞察出宫廷的本质:一个豪华的大妓院。这里,有着罪恶的交易和最阴险的手段,最淫荡的黑幕。所有的一切都围绕着各种各样的欲望展开人与人之间没有真情,有点只是为了利益展开的算计,生存法则就是“知道的越少越好”,否则,随时可能有杀生之祸。上自太后、皇帝,下至太监、宫女,与妓院有着惊人的相似。武则天之于张易之也不过如此。这种比喻,无疑是对封建贵族和皇权表面的高尚、尊严和优越感最强烈的挑战和最辛辣的讽刺。外表最华丽的宫廷尚且如此,社会上凭权术、金钱游刃有余的各色人等,以及俄罗斯的宫廷、台湾郑家、吴三桂们莫不如此,更有神龙教,隐喻当时大陆政治格局,是“星宿派”的进一步,是“日月神教”的进一步,隐喻文革至斯,确实登峰造极。

另一方面,韦小宝作为市井文化和游民文化中最恶劣的分子——流氓的典型代表,流氓在思想意识、性格特点上集中体现了游民的腐蚀性和破坏性,突出表现在反叛性、反社会性和无确定的价值观,但是在讲义气、重信义方面却是游民身上唯一亮点。市井文化和流民文化的结合,或许就是国民性和虐根性的根源。

《鹿鼎记》反英雄,反传统,反束缚,《鹿鼎记》可以说是一部“反书”。《鹿鼎记》宣人性,宣自我,宣独立,宣快乐,《鹿鼎记》又不折不扣,是一部“正书”。

说《鹿鼎记》是武侠小说,但却又不像武侠小说。试想又有哪一部武侠小说能将武侠世界描绘的如此不堪,将侠义英雄批判的如此彻底,将反武侠文化咀嚼的如此深刻。

所以,《鹿鼎记》是不是武侠小说,是武侠小说臻于化境之作,是武侠小说中的极品。

所以《鹿鼎记》在金庸小说中排名第一。

天龙八部——无人不怨,有情皆孽

“无人不怨,有情皆孽。”是对天龙八部最精确的概况和诠释。

《天龙八部》包罗万象,从历史到传奇,从佛家到道家,从琴棋书画到人生百态,从传统文化到古今政治,就像一个惊天巨浪,向读者涌来,读者泛舟其上,享受一个个又一个巅峰的同时,又各自领略其要旨,真正是雅俗共赏,真正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天龙八部》是金庸的又一个巅峰之作。

一个接着一个的巅峰,这是金庸创作力无穷无尽的证明,每一部小说,都有不同的风格,都带给读者新的感受。到了《天龙八部》,以为以后,总不能再有了,但是还有更新的巅峰。

《天龙八部》用人性塑造了一个非人的世界,无人不怨,有情皆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楚,有自己的“孽”。

有谁知道萧峰的苦?他一掌杀死自己最钟爱的阿朱,一箭自刎只为不给自己留下不忠不义的骂名。一掌一箭便成永诀,也是对命运的抗争。

有谁知道虚竹的苦?一生下就是“孤儿”,可是刚刚找到失散的父母便是生死离别。就算自己一心向佛也不能青灯相伴,总是事与愿违。

有谁知道玄慈、叶二娘的苦?二十多年的情思,不能为外人道,只能“怕人寻问,噎泪装欢”,一朝相见,身败名裂,唯死而已。

有谁知道阿紫的苦?爱上大英雄本不是她的错,错的是一生活在阿朱的影子里,可是就算有一千个阿紫也比不上一个阿朱。

那么多人有说不出的苦,可是偏偏全书不苦,苦化为激情,洋溢在全书之中。

读《天龙八部》,到“燕云十八飞骑,奔腾如虎风烟举”

宜饮烈酒以壮豪情。

读《天龙八部》,到“向来痴,从此醉”宜饮甜酒以衬柔情。

读《天龙八部》,到“塞上牛羊空许约”宜饮苦酒以示悲情。

读《天龙八部》,到“梦里真,真语真幻”宜饮蜜酒,历久弥香。

读《天龙八部》,从头至尾,一气呵成,废寝忘食,宜掩卷沉思,以书作酒,可以大醉。

无人不怨,有情皆孽。

《笑傲江湖》——政治与江湖

江湖是罪恶的发源地,却又承载着侠义、温柔、善良和人们最美好的梦想,但这只是一个梦——一个不愿醒来的梦,因此,也就有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无奈。

《笑傲江湖》是一部武侠小说,将“独孤九剑”每一招每一式描绘得有声有色,却偏偏有是无招胜有招的极致;将令狐冲的侠肝义胆刻画的入木三分,却令他“达非兼济天下,穷难独善其身”的无奈。

因为《笑傲江湖》不仅仅是武侠小说,它也是政治小说、人性自由小说。

正如金庸在后记中所写:“任我行、东方不败、岳不群、左冷禅这些人,在我设想时主要不是武林高手,而是政治人物。林平之、向问天、方证大师、冲虑道人、定闲师太、莫大先生、余沧海等人也是政治人物。”这也这部小说没有确切时代背景的原因。因此,也就有了日语神教与五岳等的并置。他们大多野心勃勃,或明争,或暗斗,一统江湖方肯罢休。

当然,简单的映射政治不是金庸最终动机。“这部小说通过书中一些人物,企图刻划中国三千多年来政治生活中的若干普遍现象。影射性的小说并无多大意义,政治情况很快就会改变,只有刻划人性,才有较长期的价值。”

“岂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人的本性有丑有恶有善良,善良的一面始终占上风。善良不是作给人家看,而是要求无愧于自我的良心。

令狐冲见证了很多历史性时刻,特别遇风清扬,更是决定了个性的自由,以致“不自由,毋宁死”,当他情意紧缠在岳灵珊身上之时,是不得自由的。只有到了青纱帐外的大路上,他和盈盈同处大车之中,对岳灵珊的痴情终于消失了混乱战神,他才得到心灵上的解脱。

《笑傲江湖》一开始,就是魔教长老曲洋和刘正风的友谊,两人琴萧合奏了一曲《笑傲江湖》。正邪之际终是难分,正如自由难论。正是什么?邪又是什么?正是:

真作假时假亦真,无为有处有还无。

《笑傲江湖》将武侠、政治与人性融为一炉,却又都写得光彩照人,特别突出了人性的自由、随性。

《倚天屠龙记》——人性与爱情

《倚天屠龙记》塑造了一群英雄——明教群雄,明教人物众多,一个一个介绍出场,直到六大派围攻光明顶,才总其成,其间过程繁复,头绪万千,但是一点点写出来,一个个出场,有条不紊。能看到这样,已经是空前绝后了,但金庸还不心足,像是有意在考验自己的创作能力,将一个重要人物,明教的光明右使,留在最后出场,石破天惊,读者不禁这样想:金庸的创作才能,究竟有没有尽头。《倚天屠龙记》是金庸作品更趋向浪漫、趋向超凡不羁的转折之作,像大海中的巨浪一样,汹涌澎湃而来,一个巨浪接一个巨浪。才孕育了他下一部浩淼不可方物的巨著《天龙八部》。

表达《倚天》主题的明教经文: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为善除恶,惟光明故,喜乐悲愁,皆归尘土。难怪当时俞莲舟心想:“……他们不念自己身死,却在怜悯众人,那实在是大仁大勇的胸襟啊!”

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这是全书的主旨,金庸通过了《倚天》,将这个主旨表现得极其透彻。


页面连接:http://www.bjpwbl.com/view_0_hkkzwd/wnzwdrom.html

书迷楼 书迷楼

首页 目录 +惊喜 下一页

爱去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